隨著三塊實時監控屏幕上工作人員的共同確認,4月13日,中山市公共資源交易中心攜手潮州市公共資源交易中心、韶關市公共資源交易中心,成功實現“一主兩副”三地遠程異地評標項目試點。
遠程異地評標可以便捷地共享異地專家資源,專家分處異地評審可有效避免了不同地域人員聚集評審的疫情風險,有助于打造更加法治、公平、開放、優質、安全的公共資源交易環境。
這是中山政務服務再提速,建設法治政府和數字政府的生動實踐。優化營商環境是中山改革的“頭號工程”。中山市第十五次黨代會提出,大力推進法治中山、法治政府、法治社會建設,全力護航中山高質量發展。要深化營商環境改革,完善數字政府建設,提高行政審批效率,為企業提供全生命周期貼心高效服務,將中山打造成為全國企業辦事最便捷、項目落地最快速的城市之一。
完善制度體系實現立法和改革決策相統一
當前,中山全市上下堅定不移地把優化營商環境作為改革“頭號工程”,把法治化營商環境作為重要的營商環境,充分保障企業正常生產經營,讓企業家安心,讓法治成為全市打造一流營商環境、驅動“美麗中山、投資熱土”和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助推器”。
中山市司法局立法科副科長羅昔陽介紹,為完善涉企立法征求意見工作機制,中山先后制定出臺《中山市人民政府起草地方性法規草案和制定政府規章程序規定》《中山市公眾參與政府立法工作程序規定》《中山市政府立法工作基層聯系點工作辦法》等立法工作制度,為涉企立法征求意見提供制度保障。建立25個政府立法工作基層聯系點,打造政企互動直通車,對與企業生產經營密切相關的立法計劃項目和立法草案,廣泛聽取企業、行業協會(商會)意見,切實增強政策的針對性和實效性。
圍繞中山市2022年改革“頭號工程”優化營商環境,市司法局組織起草《中山市優化營商環境辦法(草案)》。中山將企業家日納入立法內容,建立常態化政企溝通機制,打造“親”“清”新型政商關系,讓企業成為涉企政策制定者,政務服務從標準規范化向精細化轉型升級,打造包容審慎、信用分級分類執法監管、知識產權“一站式”糾紛解決機制等。
“中山市優化營商環境辦法2022年上升為地方性法規項目,作為立法草案的起草部門,我們聯合市人大法工委正在對優化營商環境作更深入的調研和修改草案,如將人民法院、檢察院等司法領域保障內容加進來,形成更為全面的優化營商環境措施?!绷_昔陽透露。
不僅如此,中山加快推進涉及政府職能轉變和“放管服”改革、優化營商環境等制度文件清理工作,對不符合改革決策和上位法規定、有悖于平等保護原則、不利于民營經濟發展的法規規章規范性文件,及時予以修改和廢止,或提請中山市人大常委會修改和廢止,營造有利于市場主體發展的良好制度環境。
例如,實現立法和改革決策相統一,中山結合實際完善政府規章,按程序修改《中山市揚塵污染防治管理辦法》等3部政府規章,結合當前中山市“打贏打好水污染治理攻堅戰”要求,對已出臺的《中山市排水管理辦法》開展立法后評估,并將其上升為地方性法規,大幅提升其法律效力,確保立法和改革相銜接相統一。
規范文明執法100多個事項包容免罰
近年來,中山市貫徹落實中央和省關于支持民營企業發展的精神,探索服務型執法新思路,為優化法治化營商環境找準了突破口,推動行政執法機關從重管制轉向重服務的轉變。
中山市司法局聯合中山市政數局、市市場監管局探索創新監管標準和模式,構建包容審慎監管體系;配合中山市市場監管局制定新產業新業態包容審慎監管指導意見;聯合中山市中級人民法院、市檢察院探索建立免于實施行政強制措施清單,對采取非強制手段能夠達到行政管理目的的,不實施行政強制措施。
在制定《中山市推進服務型行政執法優化法治營商環境工作的實施意見》等文件的基礎上,中山出臺《中山市推行“包容審慎行政執法”工作實施方案》,重點推進服務型執法中的包容審慎執法,并明確工作原則、工作目標,確定工作步驟、工作內容,并公布了實施免罰清單、執法風險評估清單等5類清單。
中山市司法局行政執法協調監督科科長王敏穎表示,目前,中山市已在市場監管等多個與人民群眾日常生活和企業經營活動密切相關的重點領域共100多個事項實施包容免罰。
例如,中山市曾有某人力資源有限公司在其住所的招聘宣傳單和廣告牌上發布廣告,內容含有“首家”“最強”等表述。該公司的上述行為已違反了廣告法的相關規定,構成發布違法廣告的行為。但考慮到當事人違法行為持續時間較短,且涉案廣告僅發布在其住所內,違法行為輕微并在案發后及時改正,且以一般公眾的認知能力,違法的廣告用語并不會產生明顯的誤解,根據《行政處罰法》的相關規定,參照《中山市市場監督管理輕微違法經營行為免罰清單》,該公司的行為被認定為社會危害性較小,依法屬于不予行政處罰的情形。最后,市場監督管理部門對其作出了不予行政處罰的決定。
“包容審慎執法從源頭上有效減少了行政執法對企業正常生產經營活動及企業誠信度的負面影響,在減輕企業負擔、落實‘六穩’‘六?!矫?,發揮了積極作用?!蓖趺舴f說。
與此同時,中山市公安局還推出警企無縫對接聯系機制,在全市重點企業、行業、協會設立駐企警務室,建立轄區民警掛點企業機制,積極為企業在生產經營過程中遇到的問題、難題提供幫助。推行柔性執法,依法落實寬嚴相濟的刑事政策,保障企業家合法權益。依法慎用強制措施,最大限度減少公安執法辦案對企業正常生產經營活動的影響。
高效服務企業訴求響應常態化、規范化
今年1月,中山市“一照通行”服務平臺上線儀式在小欖鎮行政服務中心舉行,現場頒發了中山市首張“一照通行”營業執照。市民李娜僅花費一個小時,就成功領取到了中山市獵魚王農產品有限公司的相關證照?!耙郧翱赡苄枰粋€星期才能辦完的事情,現在一個小時就搞定了,非常方便快捷!”
為提高商事登記便利水平,中山市市場監督管理局積極推進“證照分離”改革,推進全省“一照通行”涉企審批服務改革,出臺《中山市“一照通行”涉企審批服務改革試點實施方案》,搭建“一照通行”服務平臺,首批17個改革事項上線應用。
這是中山全面提升企業開辦服務水平、破解企業“準入不準營”難題,不斷優化營商環境的鮮明體現。
2021年,中山市還上線運行企業訴求“馬上辦”服務平臺。其中,面向企業,在涉企一站式服務平臺“粵商通”特色專區建設“中易辦”企業版;面向政府,在協同辦公平臺“粵政易”工作臺建設“中易辦”政府版,平臺除了為企業提供訴求辦理、政策瀏覽、政務辦事等基本服務,還為全市黨員干部提供服務企業陣地,具備企業掛點、訴求督辦、政策推送、走訪記錄、代企下單、在線交流等政企互動功能。
中山市12345投訴舉報平臺管理中心主任蔡自勇表示,目前中易辦企業綜合服務平臺已服務企業近1.7萬件次。中山構建起7×24小時企業訴求“馬上辦”響應工作機制,實現企業訴求響應工作常態化、制度化、規范化,全面提升企業辦事的獲得感和滿意度。
在廣東省日前印發的《2021年廣東省營商環境評價報告》中,中山政務服務指標得分排名珠三角第一梯隊,僅次于深圳、廣州和珠海。企業開辦“一網通辦、一窗通取、智能審批”,重大項目“拿地即動工”逐漸成為常態化……通過系統化、立體化、深層次的改革,中山市營商環境顯著提升,企業對政務服務的體驗感、獲得感更加強烈。
中山市政數局審批協調科科長袁俊文透露,全面推進數字政府改革建設,中山涉企服務基本實現“網上辦、指尖辦”。目前,全市已經有3426個行政審批事項“網上可辦”,企業辦事“最多跑一次”。超過95%的業務實現“零跑動”。
同時,中山依托“粵省事”“粵商通”等移動服務平臺,建成“精品中山”指尖服務專區,1500多項政務服務“指尖可辦”。其中,在中山專區“粵省事”小程序常用服務有1000多項,注冊人數突破570萬:“粵商通”可辦涉企服務578項,市場主體注冊超55萬。
行政效率提速基層事項一窗辦、就近辦
2021年7月7日,中山市公安局在全市范圍內正式推行居住證“簡易簽”便民服務舉措。符合條件的居民,只需要攜帶居住證,就可以到各鎮區公安辦證窗口辦理居住證簽注,無需其他證明材料。據統計,目前已有逾5萬名流動人口通過“簡易簽”舉措享受快速便捷辦證。
聚焦營商環境優化,中山公安深入推進政務服務流程優化改造,累計推動全局政務服務壓減時限95.9%,壓減平均跑動次數至0.012次,提升即辦率至90.3%。
數據“網上跑”,證照申請“指尖辦”,也是公安政務服務提速的寫照。近年來,中山市公安局依托政務服務“大數據”平臺,全面深化“數字政府”建設,不斷拓展網上辦事的廣度和深度。
例如,“網上辦”——改革交管、出入境窗口服務由傳統的“面對面”轉變為互聯網條件下的“鍵對鍵”,實現“單點登錄、全網通辦”。此外,中山市公安局還推出“碼上辦”“愛心辦”“延時辦”“全城辦”等22項改革舉措成效顯著,涵蓋企業群眾創業、生產和生活方方面面。
中山人社系統則緊緊圍繞市委、市政府依法治市決策部署,準確把握保障民生與優化營商環境平衡點,統籌推進人社事業在法治軌道上實現高質量發展。人社部門深入推進“社保服務進銀行”,設立184個銀行“社保服務點”,為200多萬參保人提供37項高頻社保事項服務。
中山市政務服務數據管理局指導監督科副科長李琰介紹,為了更好地提升政務服務質量,中山市政數局開展多種形式的“大體檢”,積極拓寬政務服務與群眾、企業溝通的有效渠道。針對收集到的堵點和問題,各業務部門將集中優化改進辦事流程,切實解決群眾和企業所急。
中山推動基層服務事項“一窗通辦”。在全市23個鎮街建設現代化政務服務大廳,100%配備政務服務一體機、企業開辦、不動產繳費自助打印、綜合辦稅、安全生產等智慧終端,3300多項政務服務可自助辦理。聯動多方資源,推動高頻服務事項“就近可辦”。推行“金融+政務服務”“物業+政務服務”模式,推動服務進銀行網點、小區物業,方便群眾就近辦事。
中山還與廣州、深圳、珠海、東莞等6個城市建立了合作機制,設立“跨域通辦”服務窗口,并在廣東政務服務網上設立“省區內通辦”專區,實現55個事項“灣區通辦”、291個事項“省內通辦”。與贛湘桂黔4省區15市探索建立跨省聯動機制,實現127個事項“跨省通辦”。
■焦點
對標先進,全面健全營商環境制度體系
中山擬推營商環境改革任務清單
2021年11月,中山市火炬開發區一宗68畝的工業地塊實現16分鐘“拿地即動工”,刷新了中山市重點項目落地動工速度的最快紀錄。
通過區域綜合評估、標準地、建設用地帶設計方案出讓、新出讓用地開發建設預受理、分階段施工報建、勘察設計責任保險等系列改革政策舉措,近兩年來,“拿地即開工”項目在中山遍地開花。據統計,從2021年至2022年3月底,中山共有超過30宗重點項目通過預受理機制實現“拿地即動工”。
營商環境是一座城市的軟實力,更是一座城市的核心競爭力。當下,中山提出堅定不移實施營商環境改革工程,把優化營商環境作為中山改革的“頭號工程”。
圍繞打造穩定、公開、透明、可預期的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一流營商環境目標,近年來,中山全面推動深化營商環境綜合改革,在優化政策體系方面動作頻頻。2020年至2022年,《關于進一步優化營商環境的工作措施》《中山市構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場化配置體制機制的實施方案》《中山市關于打造一流營商環境的行動方案》等重磅文件先后出臺,體制機制不斷完善,中山營商環境優化目標和路徑不斷明晰,環境持續優化。
在政策體系不斷完善基礎上,中山圍繞國家和省營商環境評價指標體系,推進補短板行動,在提升企業開辦和不動產交易便利度、改善進出口通關服務環境、優化納稅服務、政務服務等重點領域、關鍵環節持續攻堅。在2021年全省營商環境評價中,納稅、勞動力市場監管、登記財產、招標投標、獲得信貸等指標排名實現提質進位,“信易?!薄拔逦灰惑w”的“一站式”知識產權服務平臺兩項改革經驗獲得省向周邊城市推薦。
一系列變化正在發生:企業開辦“一表填報、一網通辦、一窗領取”,全流程平均時間壓縮至0.1個工作日;3289項服務實現“零跑動”;60項高頻服務事項“秒批秒辦”,291個事項省內通辦“、127個事項”跨省通辦“,全市一體化政務服務能力位列珠三角第一梯隊……
2022年,中山出臺《中山市關于打造一流營商環境的行動方案》,部署涵蓋企業全生命周期服務、要素支撐、政務服務、法治服務、城市環境等五大方面共160項具有引領性、方向性的改革目標任務,并提出力爭用2—3年時間,打造市場主體和社會公眾普遍認可的一流營商環境。
中山市發展和改革局是營商環境改革工作的統籌部門,中山市發展和改革局黨組成員、市推進粵港澳大灣區建設領導小組辦公室常務副主任劉登表示,中山市發改局將堅持問題導向、目標導向、結果導向,切實加大補短板力度,結合營商環境評價體系,對標廣州、深圳等先進城市做法,抓緊出臺2022年度營商環境改革任務清單,健全營商環境的各項制度,全面加強營商環境改革工作的組織領導和推進落實力度,全力推進全市營商環境優化提升步伐。